“津門專列 津生相髓”
3月4日,天津市紅十字會在天津地鐵1號線開展“津門專列,津生相髓”造血幹細胞宣傳活動。
3月4日,天津市紅十字會在天津地鐵1號線開展“津門專列,津生相髓”造血幹細胞宣傳活動。
“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獲得者石永苓,是一名紮根鄉村的巾幗創業者。
2月28日至3月1日凌晨,天津市全市範圍內出現雨雪天氣。
2月26日,旅客們在天津站候車廳內猜燈謎。
截至2021年2月,清華天津高端院已集聚了涵蓋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微納製造與節能環保、生醫機械與大健康、高端裝備四大戰略領域的39個團隊。
乘務人員在車上與旅客開展了猜燈謎、剪窗花和文藝表演等互動聯歡活動。
2月22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佈,我國渤海再獲大型油氣發現——渤中13-2油氣田。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位於天津市寶坻區,是與北京中關村攜手,為配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而設立的科技城。
年過七旬的張伯禮仍十分忙碌,他的時間幾乎被科研、教學、會議和管理工作佔滿,但心繫患者的他,只要人在天津,每週都會抽出時間到醫院坐診。
新春伊始,天津港碼頭有序高效運行,卡車在集裝箱堆場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2月20日,在天津市南開區南翠屏公園,遊人划船享春色。
當日,由天津市紅十字會主辦的2021年紅十字“救”在身邊——羣眾性、普及性紅十字應急救護專題培訓工作啓動。
庚子鼠去,辛丑牛來,新的春天“犇”騰而至。
當日是春節假期最後一天,天津天氣晴好,不少遊客來到天津古文化街,在聽相聲、品美食、逛古街中尋年味。
眾多就地過年的工人堅守崗位,趕製德國、美國的電動汽車企業的訂單。
當日是農曆大年初二,天津市古文化街年味濃郁,一系列新春活動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逛街賞景,感受年味。
旅途中乘務人員還為旅客送上春聯、福字、醫用口罩和消毒用品,共同防疫,用暖心的服務傳遞濃濃的新春祝福。
針對兒女在他鄉駐守,父母在家鄉過年的情況,為保障居家老人身體健康、節日安全,天津市河西區攜手互聯網企業搭建起智慧養老服務平台。
大沽燈塔,矗立在距離天津港船閘以東12.9海里的海面上。燈塔塔高38.3米,燈光射程17海里,1978年5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至今仍有專人值守。
“億通行APP”“天津地鐵APP”可在北京地鐵、天津地鐵通用,廣大乘客出行更加方便。
2月5日,中國第十四屆生肖畫及國畫優秀作品展在天津市河西區文化中心美術館開展。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貨運中心實現首月“開門紅”。
中鐵十八局的職工與就地過年的一線建設者一起寫福字、剪窗花、包餃子,共迎新春。
2月4日,天津大學通過舉辦“暖心”活動,為寒假留校的部分中外學生拍攝賀歲寫真、教寫福字、剪窗花等,讓大家歡喜過小年。
北京鐵路公安局天津公安處民警深入鐵路企業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
天津航空聯合天津市衞健委開展了“致敬戰疫英雄”主題航班活動。
2021年1月28日,春運大幕拉開。
2021年春運自1月28日開始,至3月8日結束,共計40天。
在天津市寶坻區史各莊鎮有一處名叫“陽光福樂多”的大院,這裏既是養老院又是助殘就業基地,由“85後”的田麗超一手創辦。
天津醫院教學科專家為一線鐵路民警進行現場急救技能培訓。
説起爆炸,普通人可能會感到害怕甚至避而不談,但38歲的師燕超卻總會滔滔不絕地講上一陣子。
夜幕降臨,天津港附近海域風平浪靜,海天一色。
消毒消殺人員深入到車庫區域,對每天進出車庫的列車進行消殺消毒作業,確保旅客安全出行。
“不到一年生產幾十萬瓶,目前每個月銷售5萬多瓶,我們的‘小氯瓶’不僅為抗疫作了貢獻,也成為‘爆款產品’!”拿起自主研發生產的“二氧化氯空氣淨化凝膠”,天津清科材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立信心滿滿。
當日,天津港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實現全面運營。
從2018年起,天津市10家醫院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展開“組團式”+“院包科式”幫扶。
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天津市大橋道涉疫雪糕門店均已暫停營業,並開展環境消殺作業。
1月14日12時50分左右,天津捷喜愛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一車間發生燃氣爆炸事故,目前事故已致1人死亡、7人受傷。
現實題材京劇《楝樹花》將由天津京劇院搬上舞台,最近正式啓動排練。
受近日冷空氣影響,渤海灣天津海域出現海冰“集結”,濱海新區大神堂、中心漁港等碼頭生成了固定海冰。
機器轟鳴、焊花閃爍,走進正在裝修的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的一期展館區,隨處可見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當日,天津市支援河北省石家莊院前急救醫療隊啓程趕赴防疫一線。
2020年,天津港年度集裝箱吞吐量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183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1%。
近日,為應對低温天氣,天津動物園為動物們準備了地暖、加温燈、熱水器、鋸末等多種防寒保暖設施。